2025年7月11日下午4点,由本科生一支部书记兼22级辅导员王丽娟带领的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双城助力实践行”实践团一行17人走进绵阳江油李白故居,以实地考察为契机,将传统文化浸润与“大思政”教育深度融合,探索成渝双城经济圈背景下文旅赋能乡村振兴的新路径,为双城建设注入青春动能。此次三下乡活动系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本科生一、四支部“样板支部新征程,凝心聚力助成长”系列活动之一,实践团成员均为来自本科生一、四支部的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和党员。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豪迈,不仅是诗歌的力量,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这份文化自信正是‘大思政’教育最生动的教材。”在李白故居太白堂前,讲解老师结合李白诗词中的家国情怀与人生追求,为同学们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户外思政课。
实践团成员们先后参观了太白碑林、李白纪念馆、陇西院等核心区域,在斑驳的历史遗迹与传世诗稿中,追溯诗仙“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人生轨迹,感受“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气节与“济苍生、安社稷”的抱负。

作为成渝双城经济圈中极具文化辨识度的地标,李白故居既是绵阳江油的“文化名片”,也是成渝文旅协同发展的重要节点。实践团此行特别与故居管理处开展交流,聚焦“如何以文化为纽带激活双城资源”展开深度调研。
“目前我们已与重庆多个区县达成合作,推出‘诗仙故里+巴渝山水’跨城文旅线路,去年接待重庆游客占比提升至35%。”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依托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政策红利,李白故居正通过联合营销、客源互送、文创联名等方式,深化与重庆的文旅联动。

实践团成员结合专业知识,提出“建立成渝文化IP共享数据库”“开发‘诗词研学’双城实践课程”等建议,得到当地认可。双城建设不是简单的地理联结,而是要通过文化共鸣实现资源互补。李白文化作为两地共通的精神财富,有望成为推动成渝文旅一体化的“催化剂”。
李白故居所在的江油青莲镇,曾是典型的农业村落,如今依托“诗仙IP”发展起民宿、文创、农事体验等产业,2024年村民人均收入较2019年增长近60%。实践团队成员钱诗佳表示:“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李白故居的实践证明,深挖地方文化特色,将其转化为产业优势,才能让乡村既有‘颜值’又有‘内涵’。”

此次考察为“双城助力实践行”团队的探索拉开了序幕,实践团的各位同学们表示,将以此次实践为起点,把李白诗词中的“豪情”转化为服务双城建设的“热情”,把传统文化中的“智慧”融入乡村振兴的“实践”,让青春力量在成渝大地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