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想到自己将由一名学生变成老师,我的心里就特别激动!”正在进行暑期实践的余梦笛感叹道。
7月10日-20日,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赴安徽省歙县‘教育关爱社会实践服务团’”的22名志愿者在安徽省歙县绍濂中学开展为期一周的支教活动。他们从重庆出发乘坐火车,耗时近三十小时,几经曲折来到安徽歙县的偏僻山村,与一群渴望知识、渴求关爱的孩子们共同度过为期一周的暑期学习生活。
“想成为最特别的存在”
“支教的时光太过短暂,但我还是希望能够为山区的孩子们传达一种全新的观念,通过我们的影响,有机会走出大山的孩子能够激励自己进步,没有机会走出来的孩子能够拥有一个健全的人格。”志愿者余梦笛如是说。
老师二字虽然简单,但只有肩负起这职责,才能真正认识到责任的重大。为了给初一的孩子们呈现一堂精彩纷呈、有所收获的历史课,在课程开始之前,志愿者们用心地筛选课程内容,不停地找着各种资料,推敲诙谐幽默的措辞,厚厚的笔记本上记满了条理清晰的授课思路。
“支教生活远比我想象的要忙碌很多。”夏雨婷感叹道。除去上课时间,她总是和其他人挤在一间不到三十平米的教室里,早六晚九忙着准备课程内容和课后心得。备课时,夏雨婷紧盯着电脑屏幕,眉头紧锁,一言不发,忽然好像又想起什么,双手在键盘上敲个不停,抓过纸笔快速记录。
“我希望通过这几节课扭转孩子们心中对历史枯燥乏味的刻板印象,让自己成为孩子们心中最特别的存在。”一同忙着准备历史课的志愿者陈宁的语气里满是自信与期待。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当自己用心准备过的课程不能得到孩子们太多回应的时候,总是很挫败,他们中的很多过于内向羞涩,在我尝试与他们进行互动时总是得不到想要的结果。” 课后,志愿者余梦笛这样描述她上课的情况。四十分钟的短短课时,孩子们总是不能保证注意力的完全集中,举手互动时每次都是相同的那几个活跃的孩子有所回应,其他的孩子不自觉地就会低下自己的头,默默把玩面前的签字笔。
“突然就想到了那些教过我们的老师,似乎现在直到站在讲台上的自己才真正理解了老师们的心情,想要呈现最好的、却得不到我们回应的老师们该是如何的心酸,”回想起大学课堂,志愿者魏鑫笑称,“我们那个时候还专门编过一首打油诗,‘专业课认真听,选修课随便听,思政课不用听’,当我们作为学生坐在台下的时候,总是嫌弃老师讲课内容枯燥乏味,或者不能戳中我们的兴趣点,往往应当认真听课的时间耗费在了玩手机和看小说上,而一旦课堂开小差,就再也不能顺利地跟上老师的思路,从而很容易就陷入学习的‘死循环’。”
“在来到这里之前,我们其实设想了很多种情况,构思了很多的授课方式,为的就是能将更加完美的课堂呈现给这些初一初二的孩子,让他们可以有全新的体验,‘原来学习是这样一件有趣的事情啊’像这样的感受,但是当我们真正站到讲台上,很多事情并不能像我们预期的那样收到满意的效果,这让我们也是措手不及。”魏鑫很无奈地说道。
“之前论坛上还流传过这样的帖子,‘请后面说话的同学像中间打牌的同学一样,安静一点。这样就不会吵到前面睡觉的同学了’,其实想想也是我们作为学生的不懂事。” 当记者问到夏雨婷时,她给出了记者这样的答复。
三尺讲台,收藏多少坚强
“从前只记得老师讲课时的晦涩难懂,甚至会埋怨老师备课不能照顾到我们的感受,却往往忘记了换位思考,”同为历史授课组的志愿者寇桂涛不好意思地摸摸头,“真正成为一名老师后才体会到他们的无奈,每每想呈现给我们最好的课程,却得不到我们的回应与理解。”
三尺讲台,记录了人民教师一生最为动人的功勋,手中的粉笔在黑板上留下的每个字迹,陪伴了孩子们那些年里最好的时光,伴着一个个懵懂的孩子们慢慢成长,有汗水,有苦涩,有辛酸,更有欢笑,有坚守,有美好。当有一天我终于成为了您的样子,才理解到您的寸寸不易。才感受到“老师”这两个字所蕴含的责任与辛酸,相信有了这样的体悟和感受,在未来的支教日子里,二十二名志愿者能够更加用心地为孩子们呈现出更多精彩纷呈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