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农村给许多人的印象就是“贫穷”“落后”,提及农村教育往往伴随着学校公共设施建设落后、师资力量薄弱等“定义式”印象,虽然国家扶持力度与政策倾斜不断加大,农村学校的教学现状仍然令人堪忧。
以歙县绍濂中心学校为例,虽然教育部不断加大对该地区教学设施的投入,但歙县经济总量小,教育的需求虽然很高,但资金投入量还是不足。该校基础设施总量不足,配套不齐,质量不高,多媒体教室数量较少,就算有多媒体教室也形同虚设,也没有设相应的图书馆,学生的阅读量仅仅依靠课本。另外没有像样的实验室,一些需要实验的课程也无法进行操作。学校只具备一些简单的教学设备,比如数学科所需的直尺、圆规、英语和语文所需的录音机,然而,这些设备也比较陈旧,不完善。
支教活动遇瓶颈
然而,在志愿者的支教授课过程中,却发现了一些意料之外的问题。上课时,对于志愿者们提出的超出课本以外的问题,孩子们总是说不出话或是羞于表达。
随着志愿者与孩子们之间交流的日渐密切,现象背后暴露出来的问题也愈加充分。在与孩子们的交谈中,志愿者了解到,由于缺乏相应的实验室和实验器材,平日里物理化学课涉及实验课程的时候,老师基本是通过写板书的形式教学而不是现场做实验。这种教学方式把知识固化在课本上,让孩子们失去了更多动手实践的机会。而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
志愿者们意识到,孩子们的视野仅仅局限于课本知识,缺乏对外部世界的了解,眼界较为狭窄。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教学设施的缺乏,使孩子们素质教育的培养得不到保障。
经过同校方的协调沟通,为了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科学知识,参与科学实践,学习科学技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拟举行由绍濂中心学校主办、重庆大学公管学院教育关爱服务团承办的“科学人才培育,我们在路上”青少年科学实验活动,为孩子们传播科技知识。
7月15日上午,“科学人才培育,我们在路上”青少年科学实验活动正式展开。
重拾传统精髓,传承悠远文化
在此次的“科技小发明中”,有诸如“投石机”“织布机”等体现中国传统科学技术瑰宝的“小发明”。志愿者张金梦为孩子讲解到,
“投石机最早出现在我国战国时代的攻城战争中,是冷兵器时代最佳的攻城利器。”结合着历史典故,孩子们不仅了解了装置的原理,还能在历史风云中感受传统科技的独特魅力。
“这是一个织布机,它利用了……”,来自二班的江俏妹在台上有些害羞,志愿者孙若琛在一边不断鼓励着孩子,一边小声地提醒孩子关键的原理,“宋末元初时期,黄道婆改进了纺织工具,后来将这种织布机推广开来。”看着孩子们在台上尽最大努力,克服内心的羞涩进行展示,志愿者们心里也非常有成就感。
领略现代科技,包罗大千万象
同时,还有“水果电池”“液压挖掘机”等利用现代物理化学原理的装置。“老师,这个水果为什么能发电呢?”,八年级的胡鑫敏好奇地问着志愿者冯琨皓,“咱们把活泼锌片看做儿子,把不活泼的铜片看做女儿,把灯看做是父母。父母给了儿子五块钱,儿子调皮把钱弄丢了,女儿捡到了五块钱还给父母,以此循环往复,灯才会一直亮着。”如此通俗而形象的讲解让孩子很容易地了解了“水果电池”的工作原理,这让在座的志愿者和孩子们都眼前一亮。志愿者协助孩子们进行了实践操作,孩子们在不断探索中体验着科技的魅力。
另外一组孩子做的是“液压挖掘机”,上台前两个女孩子胡桢、胡婧满脸通红,眼神一直闪躲,“这个装置利用了两次气压平衡的原理”,听到孩子们说出这么专业的词语,志愿者心里很是惊喜,“分别是两个注射器之间气压的平衡、注射器内部和大气气压的平衡。”,志愿者周子腾在一旁不断补充,两个害羞的女孩子终于抬起了头,非常出色地完成了上台展示的任务。
本着“启迪科学思维、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的宗旨,此次科学实验活动在志愿者与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中圆满地结束了。孩子们的亲手操作有利于增强他们的科学实践能力,使他们在不断的出错与再尝试中萌生对科学探索的浓厚兴致,感受到现代科技的神奇魅力。正如志愿者王子羽所言,“可能只是一次与科学实验相接触的机缘巧合,就能在小同学们心中埋下探求真理的种子,从而改变他们自己的人生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