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20日,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三下乡教育关爱服务团队展开了针对绍濂村的考察走访,来到田间地头与当地乡亲深入交流,积极了解美丽乡村建设,用心倾听村民心声。
早七点,来自重庆大学公管学院三下乡教育关爱服务团队的志愿者们迎着晨间已然灼热的阳光踏上了去往绍濂村的乡间小路,得知志愿者们的到来,绍濂村村支书早早在村口翘首以盼。在村支书的带领下,志愿者一行首先来到位于石耳山脚下的承包基地,考察绍濂村基本情况的同时,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及精准扶贫项目的调研工作。
据了解, 绍濂乡共有村民2458人,其中党员92名,预备党员2名,入党积极分子4名,村民主要经济来源以茶叶种植与外出打工为主,村内虽仍有六十余户贫困家庭,但村内积极“想对策、搭把手”,采用茶园改造、生猪养殖、助学扶贫等方式帮扶困难户尽快脱贫,情况较之往年已大有起色。此外,近年来回乡创业者的数量大大增加,石耳山山脚下的这片承包基地就是其中收益较好、成果较为突出的典例。户主是一位很有见地的农家人,他向志愿者们表示自己选择回家乡投资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经过几年的发展,无论是自家的菜鹅养殖、泉水鱼养殖,还是野生中草药采摘、绿梅基地都发展的相当不错。“其实农村里到处都是宝,但就是咱们没能利用好这个资源,大城市由大城市的好处,我们农村有农村的好处。”他还以朴实而真诚的语言劝诫大学生志愿者毕业后回归田园、回归乡间:“其实回农村的发展也是以后大学生的趋势,因为农村缺少的就是大学生的知识,比如我打个文件要大半天,你们十分钟就搞定了,这是你们懂的;我懂什么呢?我懂实干。这样你懂你的我懂我的,所以说要相互结合。我们还是读书读的少,我们认识的人少,我们的路子太窄,像你们(大学生)就比较广,所以你们的发展一定会好。”
在了解绍濂村建设情况的同时,也有不少的志愿者对当地的大学生村官感兴趣。志愿者余梦迪向村支书提出了当地大学生村官如何促进精准扶贫的问题。对此,村支书告诉他,大学生具有许多专业知识和技能,村民们对这片土地上的资源非常熟悉,这二者的结合,就是大学生促进精准扶贫的体现,这样村子的发展前途也就不可限量。最后,他希望我们大学生能够积极的投身乡村建设,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们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要懂得回报社会造福社会。关爱留守儿童、调研美丽乡村建设,激发当代大学生回报社会的热情,这也正是我们这次三下乡的目的所在。”志愿者范伟在走访绍濂村的行程即将结束时说道。
暑期三下乡即将进入尾声,这一次社会实践,是“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的具体体现,是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结合的典范,可以有效培养当代青年大学生吃苦耐劳、认真务实的精神,促进理论学习与实践劳动深度融合。相信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公管学子会将这次实践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努力奋斗以求回报社会造社会,不辜负学校乃至社会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