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学院新闻> 正文
用爱托起明天的太阳 ——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暑期歙县支教纪实
作者:马铭阳 寇桂涛 廖露琪      时间:2017-07-26      阅读量:

在大多数同学们沉浸在暑假回家的喜悦和幸福中时,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有这样一支队伍,他们并没有踏上归家的旅途,而是带着爱心、满载希望的走进安徽省歙县绍濂中学,走进一群孩子们的内心深处。

 2017年7月10-20,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赴安徽省歙县‘教育关爱社会实践服务团’”的22名志愿者在安徽省歙县绍濂中学开展为期一周的支教活动。这次志愿活动在公共管理学院学办主任王丽娟老师和副教授支愧云老师的带领下,在志愿者和孩子们热烈的掌声中拉开帷幕。

2FA45

图一 志愿者们与孩子的合照

想用真情温暖童心

 “我的梦想是当一名科学家,帮助很多很多的人…… 课堂上,志愿者廖露琪问到孩子们的梦想时,二班的吴昱波这样答道。

据廖露琪介绍,吴昱波是这群留守儿童里面让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小男孩。父母外出打工,从小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昱波活泼开朗,虽然有时候很想爸爸妈妈,但总是人看到一副乐观向上的样子。”

绍濂中学的方康伍老师说;“他在这群孩子里面很特别,活泼开朗,很喜欢看书,”老师指了指教室角落的书柜,“每次一放学,他就到书柜里借一本书回家看。他希望自己有一天能用书上的知识帮到爸爸妈妈。

19BED

图二  聊到自己的梦想时,吴昱波很开心。

“这些孩子们大都是留守儿童,他们从小缺少父母的荫庇和呵护,性格比较孤僻,我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在亲情陪伴、家庭教育以及课外辅导等方面给这些孩子带来帮助,能够让他们幼小的心灵得到温暖,在实现梦想的旅途中助力飞翔,让他们每一个人都能像吴昱波那样乐观开朗。”正在进行暑期实践的志愿者余梦迪说道。


想用科技承载梦想

“这是一个织布机,它利用了……”,来自二班的江俏妹在台上有些害羞,志愿者孙若琛在一边不断鼓励着孩子,一边小声地提醒孩子关键的原理,“宋末元初时期,黄道婆改进了纺织工具,后来将这种织布机推广开来……”

3BF95

图三 孩子们在讲台上展示自己的“小发明”

随着与孩子们之间交流的日渐密切,现象背后暴露出来的问题也愈加深刻。在与孩子们的交谈中,志愿者们发现,由于缺乏相应的实验室和实验器材,平日里物理化学课涉及实验课程的时候,老师基本是通过写板书的形式教学而不是现场做实验。这种教学方式把知识固化在课本上,让孩子们失去了更多动手实践的机会。而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

经过和学校的多次协调沟通,为了让孩子们参与科学实践,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由绍濂中心学校主办、重庆大学公管学院教育关爱服务团承办的“科学人才培育,我们在路上”青少年科学实验活动在7月15日上午正式开展。

“老师,这个水果为什么能发电呢?”一班的胡鑫敏拿着自己制作的水果电池好奇地问着志愿者冯琨皓。“咱们把活泼锌片看做儿子,把不活泼的铜片看做女儿,把灯看做是父母。父母给了儿子五块钱,儿子调皮把钱弄丢了,女儿捡到了五块钱还给父母,以此循环往复,灯才会一直亮着。”

3AFBB

志愿者教孩子组装“太阳能小车”

在这次活动中,孩子们制作了有“投石机”“织布机”这些体现中国传统科学技术瑰宝的“小发明”,还有“水果电池”“液压挖掘机”等利用现代物理化学原理的装置。

看着孩子们津津有味的忙着手头的小发明,志愿者王子羽感叹道,“可能只是一次与科学实验相接触的机缘巧合,就能在孩子们心中埋下探求真理的种子,从而改变他们自己的人生轨迹。”

 

想用青春回报社会

“曾经,我们在别人的帮助下成长;今天,我们要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别人。用我们微薄的力量,去回报社会造福社会,去帮助那些孩子,去改变他们的命运。”志愿者张金梦谈到自己这次支教的感悟时说道。

谁说意气风发的他们年少轻狂,经不住暴风雨的洗礼?谁说象牙塔里的他们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他们用行动证明自己,用青春回报社会,用爱心感染一个又一个山区的孩子。

支教活动虽然结束,但是这种回报社会的精神却一直长存。绍濂乡的风吹拂着服务团火红的旗帜,飘扬的不仅是志愿者对孩子们的引导、鼓励和爱,更是对青春和梦想最好的诠释!

7天的时间、22名志愿者、40个学生、授课30余节,泪水和汗水汇聚成我们志愿者的诗,我们用自己的青春筑就孩子们的希望,用自己的青春回报社会,此行无悔。”志愿者寇桂涛在日记本上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关注留守儿童回报社会,我们一直在路上。相信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每一位学生都会积极投身到回报社会造福社会中去,用自己的青春与热血迎接祖国未来的希望。

4E4CD

 图五 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赴安徽省歙县教育关爱社会实践服务团”



资料搜集完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