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3日,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博服务团于绿春县大兴镇牛洪社区开展专题调研,聚焦“和和美美一家人”互嵌式社区建设,深入探讨铸牢民族团结共同体意识的可行之道。
四定工作法:奏响民族团结乐章
上午,服务团前往牛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开展座谈。座谈会上,大兴镇党总支书记白苏华向服务团详细讲解了当地化解社区治理堵点难点的“金点子”——定网管理、定人包保、定时排查、定责化解的“四定工作法”。近年来,社区矛盾纠纷逐年下降,连续12年未发生群访事件,先后被评为省州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成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典型实践。

白书记为服务团讲解“四定工作法”
互嵌式社区:解码“五维互嵌”实践
牛洪社区是绿春县多民族融合的典型样本,目前有汉族、哈尼族、彝族等11个民族的8000余居民在此共居。在白书记的带领下,服务团走进牛洪社区,亲身体验当地空间、文化、经济、社会与心理互嵌的丰富实践。各族全方位的嵌入发展,构建了“和和美美一家人”的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成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范例。漫步在牛洪社区内,多彩包容的生活气息使服务团成员深深体会到了民族团结的魅力。

服务团成员参观牛洪社区
民族服饰站:映照社区多彩风情
牛洪社区内有这样一家服饰店,陈列着不同民族不同分支的传统服饰,成为了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写照。“帕常”白帽与七熠短裤、龟形千层衣与银饰密码、战火淬炼的衣冠志,诉说着哈尼族梯田上的身体叙事。这些服饰从哀牢山的草木中汲取灵感:哈尼人以靛青染布,色如千年梯田的倒影。银饰的造型皆源于土地:螺蛳喻水田丰饶,浮萍银片是生命蔓延的符号,而鱼形胸链则游弋在创世传说的源头……面对多彩的民族服饰,服务团成员深刻体会到各民族优秀文化的深厚底蕴。

服务团参观民族服饰店
绿春县大兴镇牛洪社区通过“五维互嵌”式建设,逐步实现了各族人民群众在空间上的相互嵌入、文化上的相互认同、经济上的相互依存、社会上的相互融合、心理上的相互亲近,深刻诠释了“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丰富内涵,为新时代民族地区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是各民族如“石榴籽”一般紧紧团结互助的生动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