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校地协同建设,推动人才资源共享与“大思政”实践育人融合,2025年7月14日9时,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双城助力实践行”团队一行17人在本科生一支部书记、学办主任王丽娟的带领下,与江油市组织部、人社局、团委等部门领导齐聚四川省江油市人社局,共同举行人才服务座谈会。

作为“双城助力实践行”系列活动的重要环节,本次会议以“人才引育共推、政策协同共研、实践创新共促”为核心,实践团成员均为来自本科生一、四支部的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在“行走的思政课”中深化对双城建设的认知。
江油市统计局总统计师尚中华首先为实践团勾勒出这座城市的发展蓝图。作为全国文明城市、四川省“工业强县”示范市,江油幅员2719平方公里,辖23个乡镇及1个省级高新区。2024年,全市以716.91亿元地区生产总值及全国百强县第85位的排名,展现出强劲的发展韧性,为人才集聚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就业是民生之本,更是人才扎根的基石。江油市人社局事管股股长肖艳华详细介绍了当地就业工作体系。从精准对接企业需求的“订单式”培训,到覆盖城乡的就业服务网络,江油正通过多元化举措构建稳定就业格局,为人才发展提供广阔舞台。

人才是第一资源,更是双城协同的核心纽带。江油市党群服务中心主任刘策的介绍点亮了校地合作的方向。近年来,江油以“智汇诗城”人才政策为抓手,在“引、育、用、留”各环节持续发力,目前已集聚各类人才13.8万人,其中技能人才突破4.3万人。一支部的王春兰同志表示这种“人才与城市同频共振”的发展模式,为成渝双城经济圈人才一体化提供了鲜活样本。

交流座谈环节,实践团成员带着“大思政”实践中的思考积极提问。四支部的何昕玥同志聚焦人力资源服务机制与人才政策适配性,接连抛出社区招聘与企业招聘的差异、学历优势比较及退休政策对人才引进的影响等问题。江油市人社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何良兵逐一回应:“江油坚持‘按需引才’,通过领导推荐、校招、考试等多元渠道纳贤,更推出企校共招共用等创新举措;面对退休政策调整,每年300人的正常退休规模对引才计划影响有限,‘动态适配’的引才策略确保人才供给与发展需求精准对接。”
最后,一支部书记王丽娟表示,校地双方要以“两弹一星”精神为指引,打破行政壁垒,让“人才红利”真正转化为双城建设的“发展动能”。这场跨越校地的对话,不仅为实践团成员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政实践课”,更在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大背景下,为校地协同育人和人才资源共享探索出务实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