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3日上午,由学办主任兼辅导员王丽娟带领的“双城助力实践行”实践团对位于四川省梓潼县长卿山西麓的两弹城遗址展开深度调研。此次活动作为高校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重要实践,旨在通过探寻“两弹一星”历史,为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汲取精神动能,让青年学子在红色教育中筑牢理想信念之基。此次三下乡活动系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本科生一、四支部“样板支部新征程,凝心聚力助成长”系列活动之一,实践团成员均为来自本科生一、四支部的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和党员。
两弹城曾是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院部旧址,也是我国继青海之后第二个核武器研制基地的总部。上世纪60年代,面对复杂国际形势,为增强国防力量,党中央果断决策,大批科研精英响应号召,隐姓埋名奔赴这片深山。他们怀揣爱国热情与坚定信念,在艰苦条件下,开启了核武器研制的艰难征程。正是这种“大力协同”的攻关精神,与如今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中强调的区域协同发展理念一脉相承,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奋斗的精神底色。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实践团先后参观了邓稼先旧居、将军楼、王淦昌故居以及800米长的防空洞。在邓稼先旧居,泛黄的工作笔记上密密麻麻的演算公式,与成渝两地高校联合实验室里的精密仪器形成跨越时空的对话。讲解员介绍,邓稼先远离家庭,仅带着身边的警卫员来到梓潼,从此扎根14载,用算盘、计算尺等原始工具完成海量计算。这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让实践团成员深刻认识到,当今双城建设中破解“卡脖子”技术难题,仍需传承这种攻坚克难的韧劲。
实践团成员刘志兰在参观后深有感触:“当看到王淦昌先生‘我愿以身许国’的亲笔誓言时,突然理解了思政课上老师讲的‘精神传承’的分量。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需要我们这代人接力,就像当年科研工作者协同攻关一样,我们也要打破地域壁垒,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携手突破。”

此次调研作为一堂行走的思政课,让同学们深刻体会到:“两弹一星”精神不仅是历史的回响,更是推动双城建设的精神引擎。在新时代,青年一代要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情怀扎根巴蜀大地,用“勇于攀登”的锐气投身科技创新,让红色基因在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持续焕发时代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