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7日,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数智渝行,云端护‘心’”暑期社会实践团正式启程。本实践团积极响应重庆市数智社区建设与暑期儿童托管民生实事,立足学院公共管理、社会工作、心理学等学科背景,通过实地考察、访谈调研等形式,带领团员深入了解数智城市与社区治理的实践现状,聚焦数智城市治理在基层的实践,为优化城市管理与社区服务模式贡献重大青年智慧;同时探索数字化手段赋能社区托管儿童心理关爱的创新路径,将重庆大学“AI辅导员”中数字化心理育人载体和平台进行宣传和推广,体现学校和学院服务社会的责任担当,为进一步开展跨学段合作、开发适合中小学段学生特点的数字化心理育人资源包,深入推进大中小思政教育一体化创新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实践团首日,在学院团委书记徐柳老师、本科2023级辅导员李庆老师的带领下,19名来自本科2023级的队员分为两支小队,分别前往重庆市南岸区铜元局街道风临洲社区和南岸区后堡社区,为社区托管中心的孩子们带来融合数字化知识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特色实践课程。

在风临洲社区,56名小朋友积极参与活动。徐柳老师通过互动游戏和主题视频,生动介绍了“数智重庆”的发展与应用。随后,结合动画电影《哪吒》的成长故事,引导孩子们正确认识自我、培养积极心态。现场还演示了重庆大学AI辅导员“润欣”和AI工具“豆包”在心理关爱和辅导中的应用,让孩子们直观感受科技的力量。实践团成员刘佳卓组织孩子们绘制“心中的数智小帮手”,并带领大家跟随AI生成的舞蹈律动,现场气氛热烈。

后堡社区的活动同样精彩。实践团成员王旭东以“未来的朋友”为主题,为托管中心的26名小朋友科普了人工智能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场景,并借助“润欣”和“豆包”为孩子们解答心理困惑,帮助他们理解AI在生活中的实际价值。

除课程互动外,实践团成员还与两个社区托管中心的孩子们进行一对一交流,开展心理健康问卷调查,深入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及对数字化心理关爱的需求,为后续服务优化提供数据支撑。

未来一周,实践团将继续深入重庆主城多个社区,推广数字化心理关爱模式,讲好“数智重庆”故事,展现重大青年的责任担当。本次实践不仅为社区儿童带来新颖的数字化体验,也为探索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一体化提供了实践样本,助力智慧社区建设与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