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5年6月初,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24级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实习工作有序展开。为确保实习质量、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学院组建了专业的校内督导团队为学院集中派出实习的学生开展了多样化的督导。校内督导包括杨永娇副教授(社会工作师)、郭英慧老师(高级社会工作师)和刘一笑老师。本月督导团队累计进行了6次督导活动,其中包括4次团体督导和2次个别督导,有效推动了学生实习实践与学术研究的深度融合。
月初,对于在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街道民主村社区和重庆市沙坪坝区天星桥街道实习的学生,杨永娇老师开展了现场个别督导,与机构督导和实习生共同详细讨论了实习计划的制定与完善,对提升实习日志的质量提出建议,并对实习考核标准进行了明确解读。同时,她还就实习生的毕业论文选题与实习内容结合提供了专业指导,并强调了实务开展中的伦理原则。此外,在重庆市南岸区益友公益发展中心,杨永娇老师则开展了团体督导,与机构督导和多位实习生共同讨论了实习计划的完善、明确了实习考核标准,还就机构具体服务项目中的实务技巧与实习生进行了深入交流,提供了个性化指导。月末,杨永娇老师再次召集以上基地所有实习生开展了团体督导,了解每位实习生的实习进展,对实务开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专业辅导。

对于在重庆仁怀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和重庆仁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实习的学生,刘一笑老师开展了团体督导。会上,实习生们汇报了各自的实习心得与经验,刘一笑老师就后续实习工作展望、实习文书检查等内容与实习生进行了深入讨论。通过这种团队集中督导的形式,刘一笑老师及时了解了实习生的实习进展,为他们提供针对性的建议和指导。

对于在重庆市冬青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及重庆市渝中区社会工作协会实习的学生,郭英慧老师开展了集体督导。郭英慧老师通过精细化审核实习生的服务记录、个案及小组方案等文书材料,结合不同实习场域的专业需求提出针对性建议,包括在精神障碍康复服务中强化社会功能训练与优势视角理论的应用,在儿童肿瘤医院社工服务中本土情境的伦理运用并规范哀伤辅导流程,以及在社区治理项目中运用逻辑模型优化服务成效评估。针对学生实务中的具体困难,郭英慧老师给予专业指导,如通过动机访谈技术提升患者服药依从性、运用叙事治疗缓解患儿家庭焦虑情绪,以及采用开放空间会议技术协调社区矛盾。

此外,校内督导老师们还关注实习生的情绪管理,通过反思性小组和职业认同培养,帮助学生建立专业自我照顾意识,区分个人能力与系统性服务局限,确保其专业成长与心理健康并重。本月的督导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实务能力,为其后续服务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