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成果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学术成果> 正文
学院翁凌飞研究员“一带一路”研究文章在中国日报官网发表
作者:翁凌飞      时间:2019-04-03      阅读量:

即将于20194月召开的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是我国今年最重要的外交活动。本届高峰论坛的主题是共建一带一路、开创美好未来,核心是推动一带一路合作实现高质量发展。为积极配合主场外交,同时为我国的重大倡议发声,受中国日报社邀请,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翁凌飞研究员与清华大学苏世民学院薛澜院长共同撰写《Connecting hearts before connecting roads》,于325日在中国日报旗下的中国观察智库官网主页头版予以发表。该文章于327日在中国日报网World Watch专栏予以转载发表。

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迄今为止,至少有65个国家与我国签署了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合作协议,使得“一带一路”倡议成为全球最大的国际发展合作平台。

“设施联通”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内容之一,其最终目标是通过与沿线国家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发展与各国间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引发了世界各国政府界、学术界和工商界等的关注和讨论;一方面,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对基础设施发展有巨大的需求,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来刺激各国的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基础设施的建设对环境带来一定影响,还有可能给这些发展中国家带来巨大的财政负担。这些关切和担忧对于从事国际发展的人来说并非新鲜事,经济增长与环境的可持续性,社会包容发展的发展历来就是此消彼长的过程,需要多方协商甚至妥协来加以解决。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一带一路”倡议所带来的经济、环境和社会发展的问题如此备受关注?决定“一带一路”项目建设成功与否的因素到底是什么?我们又可以通过“一带一路”的建设吸取什么样的经验和教训?

2017年和2018年,作者先后前往印度尼西亚、柬埔寨、埃塞俄比亚和肯尼亚,围绕中国企业在四国的铁路建设展开调研,调研的铁路包括有:印度尼西亚雅万高速铁路、埃塞俄比亚亚吉铁路和肯尼亚蒙内铁路、以及中柬两国政府正在规划建设的铁路项目。调研期间,前后深度访谈近150余人,访谈对象包括各国各级政府官员、当地智库和研究机构、高校研究人员,及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的国有中资企业代表及工人。同时,我们还对国有中资企业在四国铁路建设项目进行了实地考察和访谈。通过与不同利益相关者的深度访谈,我们了解了当地政府官员和学者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看法,中国企业在印尼、柬埔寨两国一带一路相关基建项目的实施和进展情况,分析推动铁路建设背后的深层次因素和动机

研究发现,尽管所有的铁路建设项目都是由中资企业建设,但各国政府推进“一带一路”项目的落地与各国的国家利益和优先发展领域,以及对中国经济的依赖程度均有显著联系。其次,政治也影响了公众,尤其影响了这些国家的执政精英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看法。尽管一些西方人士将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定义为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或者是全球扩张新殖民主义的形式之一。但研究认为,“一带一路”倡议作为中国分享其成功发展实践经验的平台,中国成功的发展模式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就在中国自身的改革开放与发展的经验中得到了检验。

基于对四国的案例研究与分析,作者认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参与国民众对于“一带一路”倡议下项目建设的信任和支持。只有当这些国家的民众都能从中获益时,“一带一路”倡议和项目建设才能被接受和认可。中国政府需要制定和实施有效的政策,推动中国社会与各参与国家之间进行更好地了解,在修建铁路等基础设施实现与中国的互联互通之前,需要将中国与参与国家间的民众更紧密的联系起来。

 

附:原文链接

中国观察智库China Watch官网

http://www.chinawatch.cn/a/201903/25/WS5c984935a3105432b438a354.html

中国日报World Watch官网:

https://www.chinadaily.com.cn/a/201903/27/WS5c9ac675a3104842260b2be6.html


资料搜集完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