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能力建设,产出优质咨政研究成果,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和社会科学研究处及重庆大学智能治理研究院联合举办系列智库能力提升大讲堂系列精品讲座,于6月23日至7月2日成功举办四场精品讲座,由我院副院长汪涛教授主持。

6月23日下午,中共中央某部委研究员李欣欣受邀莅临我院进行智库能力提升大讲堂第一讲,同全校人文社科相关学院的教师和学生分享了“关于决策咨询报告的写作体会”。李欣欣研究员从如何区分咨询报告的七大不同类别,如何提升咨询报告的6类研究站位,如何系统掌握咨询报告的写作十一个要素,以及应当具备从事咨政研究的基本素质等四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享。她强调了咨询报告需要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的中心工作、中央领导关注的重大问题、经济社会发展的动态问题、国际国内形势和发展趋势、社会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和人民群众关心的利益问题等要点。提出了决策咨询报告应从研究视角、研究站位和研究目的三个方面提升研究定位。她解析了咨询报告的布局要合理、主线要清晰、情况要典型、问题要抓住等要素。强调了科研团队在咨询报告写作中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很高的政策水准,丰富的知识储备和过硬的文字能力等要求。不仅高屋建瓴点明了写好咨询报告的精髓,更让我们深刻感受到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政策研究工作的使命与价值。

6月24日,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碳中和战略中心副主任、重庆大学智能治理研究院外方院长谭显春研究员受邀莅临我院进行智库能力提升大讲堂第二讲,同我院师生分享了碳达峰碳中和政策框架进程与智库研究思考心得。首先,谭显春从全球气候治理的背景出发,分析了世界主要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的政策体系进程,系统阐明了我国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进程。谭显春表示碳达峰碳中和本质上是一场发展范式的革命、是一场绿色工业革命,将推动中国经济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跃迁。然后谭显春与参与讲座的师生共同讨论了她对做好智库研究的思考。她强调研究智库问题的“三真”和“三要”。“三真”包括面向真问题、真研究问题以及提供真解决方案;“三要”包括要有大局观和大视野、要有科研和智库融合的学习方法以及要有写作方法。
6月25日,国务院研究室与中国科学院共建的中国创新战略和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刘应杰研究员受邀莅临我院开展智库能力提升大讲堂第三讲,围绕“政策研究与决策咨询问题”作了专题报告,重点阐述了高质量智库研究报告的核心要素与写作规范。刘应杰在报告中明确指出,智库研究区别于纯学术研究,核心在于服务决策。他强调,优秀智库报告的生命力在于“小切口解决大问题”,研究者需深入基层,掌握一手鲜活案例,精准聚焦关键议题。提出智库报告应满足五点核心要求:贵在创见、简短精练、清楚明白、重点突出、文风朴实。他提出智库研究要“顶天立地”,既要吃透中央精神,也要深扎基层实情。呼吁智库工作者秉持“身为小兵,敢为帅谋”的担当,产出真正“植根中国大地”、能为决策提供有效支撑的高质量咨询成果。

7月2日上午,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院长潘教峰研究员,进行了“科技战略咨询的方法论”的专题报告。他首先提出科技战略咨询是提高科技认知力的重要手段。对于科技各领域的精准研判以及对整体科技发展态势的把握是制定前瞻性政策的前提。然后介绍了战略咨询院的组建背景、战略定位、组织架构、运行机制和重大决策咨询任务取得的主要成果,分享了从专业化到科学化、学科化的智库创新发展思路。潘教峰深入解析了《中国科学院面向2030年高水平科技智库建设规划》和《创新2050:科学技术与中国的未来》,分享了“学术为基、文理交叉”的办院方针与矩阵式管理体系。最后,他强调科技战略咨询需要充分发挥科技智库作用。聚焦智库“知识-决策桥梁”功能,以“智库双螺旋法”为核心,讲解了创新方法论的内外循环与时空域覆盖逻辑,搭建起科技战略咨询的理论与实践框架,助力学科交叉融合与科研决策能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