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学院新闻> 正文
筑梦新时代 青年下乡行:公管学子走进綦江区打通镇开展产业扶贫调研
作者:公共管理系      时间:2018-07-28      阅读量:

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大学生的重要回信精神,围绕乡村振兴和产业扶贫,助力乡村产业发展和脱贫工作,7月21日至27日,重庆大学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踏野寻方”实践团走进位于綦江区南部的打通镇,调研了镇内天星村、大罗村、下沟村等三个贫困村的产业扶贫工作情况。实践团由重庆大学公管学院的本清松、刘松、杜晨阳、何玥君、方丽婷、郭婷六名学生组成,在公管学院彭小兵教授的指导下,利用一周的时间,走政府、访基层、进乡村,深入了解打通镇贫困村产业扶贫情况,并积极建言献策。

7月23日和24日,经过两天的准备,实践团首先来到天星村,走访贫困户、合作社和村委会,了解了天星村产业发展情况、贫困户的生活生产情况和合作社运营情况。天星村在政府的支持下,因地制宜发展了青脆李、红心猕猴桃、优质水稻等产业项目,并依托合作社吸纳贫困户参与,以入股或者务工的方式为贫困户增加收入。贫困户拥有的土地资源有限,便鼓励贫困户发展家禽养殖,“小干小补贴,大干大补贴,不干不补贴,只要贫困户想发展,我们都有政策支持”,这是村委对贫困户发展产业脱贫的态度。星村目前有61户贫困户,但大部分贫困户家里劳动力都比较缺乏、自有资金不足,因此发展产业存在一定困难。“政策是好的,我也想发展,但是没得资金发展不了”,这是被疾病缠身的刘大叔对产业扶贫的看法。合作社作为乡村扶贫的重要载体,在推进产业扶贫的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天星村为促进产业发展,由干部带头、村民自发的形式组建了多个合作社,贫困户可以通过土地入股、资金入股和务工的方式获取收益。天星村两天的走访,实践团成员对贫困山区的产业扶贫的工作情况和主要做法都有了初步的了解。

7月25日,实践团成员带着问题来到了打通镇政府,与主管扶贫开发工作的兰主任进行了两个小时的座谈交流。兰主任向我们介绍了打通镇产业扶贫的主要政策,贫困村的产业扶贫规划,以及未来两年打通镇的产业扶贫与脱贫工作要点。为推进产业扶贫工作,打通镇镇政府投入了大量的扶贫资金完善贫困村的公路、水利、通信等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在贫困村发展了多个产业项目促进贫困户创收,并通过对口帮扶责任人和培训会,提高贫困户的发展意识和发展能力。在兰主任详细介绍了产业扶贫的相关情况后,实践团成员就产业扶贫的一些问题与兰主任交换了意见,得到了积极的回应。访谈结束后,兰主任肯定了我们所做的工作和提出的意见。


7月26日,实践团成员来到了风光秀丽的大罗村进行调研。与张村长进行访谈之后,在张村长的带领下,去到贫困户家里了解村民们的生产生活情况。张村长介绍,大罗村凭借冬暖夏凉的地理条件,并依托红花湖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了旅游产业,形成了旅游扶贫的一个思路。除了旅游扶贫,大罗村还通过发展青脆李、银杏、养蜂、木瓜等产业为贫困户创收,政府提供补贴,贫困户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性种植。走访贫困户的过程中了解到,因为正处旅游旺季,贫困户的农产品在当地就可以销售出去,而不用再运到镇上销售。但是,部分拥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宁愿打散工赚钱,也不愿扩大产业规模提高产业收益。针对此情况,实践团成员详细介绍了从政府那里了解的补贴政策、信贷政策、培训政策,以帮助其提高对产业扶贫政策的认识。

7月27日,实践团成员来到了此次实践的最后一站下沟村,调研其产业扶贫工作情况,驻村第一书记向书记热情接待了大家并进行座谈,向书记总结了下沟村开展产业扶贫的四个规划,一是自身规划,贫困户根据自身发展条件进行产业发展的规划;二是责任规划,由帮扶责任人向贫困户提供产业发展上的帮助;三是带头规划,通过村里的大户带动贫困户发展;四是产业规划,通过发展花椒这个主导产业带动贫困户的发展。座谈结束后,向书记还带领实践团成员参观下沟村的花椒种植基地和走访贫困户了解情况,他介绍了花椒种植情况和未来的生产加工规划,目前,下沟村花椒种植的集体面积为150亩,其最终利润的20%将用于贫困户的产业发展基金。最后,实践团走访了贫困户了解其对产业扶贫政策的了解情况和参与情况。

一周的调研之行,“踏野寻方”实践团的成员对产业扶贫的工作都有了深入的了解,了解了政府所做的工作和努力,接触了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村委工作人员,看到了贫困户发展的意愿,也看到产业扶贫中的一些不足。乡村振兴,重在产业之兴;产业扶贫,关键在产业与扶贫并行。实践团成员将密切关注三个村庄产业扶贫的工作进展,积极建言献策,做有本领、有理想、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学子。

 

资料搜集完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