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15日,共青团重庆大学委员会正式把2018年度“五四表彰”的“社会实践工作特色奖”的奖牌送到了公管学院学办主任王丽娟老师的手中。在过去的十年时间里,正是这个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岗位上工作了二十多年的平凡女教师,带领着她的学生们,走遍了中国十一个省份,深入基层调研,助力扶贫攻坚,用实际行动陪伴学生共同成长。因此,这份奖的背后,无疑是对过去十一年整个实践团成员和活动参与者们的最大肯定。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据了解,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自2008年起,先后走访了重庆、四川、河南、贵州、浙江、云南、福建、陕西、吉林、安徽和甘肃等十个省份。在校团委和学院党政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公管学院教育关爱服务团队以“爱心帮扶”为根本,穿越祖国的千山万水,实地调研当地的民情风貌,与当地的居民构建了良好的关系,见证了祖国十年间的发展变化,并已连续八年获得重庆市、重庆大学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荣誉称号。
然而,在一切荣誉与理想的背后,都少不了有人在默默地坚守与付出。十年的时间,该如何去定义?每一位公管学院实践团队的同学和老师们用自己的行动给出了答案。在过去的十年里,无论是火车道上一次又一次的出发,还是田间地头一遍又一遍的走访,抑或是乡村校园里一阵又一阵的朗朗书声,都是团队成员们辛勤付出的最好见证。
十年关注留守儿童成长,是我们的责任
在过去的十年间,中国经济实现了日新月异的发展,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然而在众多农民工进城务工的浪潮下,留守儿童也成为了诸多矛盾当中急于解决的重要一环。“可能我们所去过的每个地方都不一样,但留守儿童问题却都是共同的”,作为一名有着丰富经验的心理学教师的支愧云如是说道。在过去的几次三下乡活动中,支老师一直特别关注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并积极争取同当地学校、学生家长沟通的机会,希望做出一点努力,以期孩子们能够在备受呵护与关爱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然而现实却似乎总是事与愿违,孩子们似乎都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成长环境的影响。学院研究生办公室主任肖干对此有着深刻的体会。2013年,肖干带领七名硕士研究生走访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绿春县,对当地的留守儿童进行了为期七天的心理帮扶。志愿者们运用各种心理检测方式对孩子们进行筛选,在这过程中,很多孩子都表现出了一些负面因素。当时的一名心理学专业的志愿者张昊说,“正是如此,我们的帮扶才显得有意义。他们需要心理上的疏导和指引,需要有人帮助他们走出来,树立正确的三观,而这恰恰是我们的责任。”
十年见证祖国的发展变迁,是我们的幸运
在过去的十年里,公管学院的三下乡活动都盯紧党中央的政策方针,落实精准,追求高效,见证了祖国十年间的发展变化。2016年为“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同时也是中央发布《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后的第三年。为此,公管学院教育关爱服务团队一行来到吉林省延边自治州敦化市官地镇中心小学,调研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文化建设和经济振兴建设情况。可喜的是,志愿者们发现,作为教育部挂名重点示范学校的官地镇中心小学拥有完备的现代化教育设施,注重培养同学们的德育品行,并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今年夏天,为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和“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公管学院教育关爱服务团队赴甘肃省康县开展以“实地聚焦一带一路,献计献策乡村振兴”为主题的实践活动。“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是古人眼中偏远荒芜的西北景象,然而如今的志愿者们却在祖国的西北大地上看到了变化与希望。近年来,陇南市为打造宜居环境,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在全市进行实地调研,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及人文资源特色打造“一村一策”,全市至今共打造美丽乡村2062个,省级美丽示范乡村58个,并通过发展特色农业、整合优势旅游资源等措施,实现了村民们收入质的增长。十天的陪伴,第二次参与带队的北大毕业的年轻博士、副教授龚宏龄也言不由衷地感慨:“要是我在大学里有这个机会那多好”。
“三下乡”不仅在于文化、科技、卫生的下乡,也在于同学们在此过程中的收获。正如队员王赛所说,“如果不是这次跟随老师和同学们一起三下乡,我不会亲眼看到什么叫做精准扶贫,这使我感到个人与国家的息息相关。”
十年间所发生的一切,是我们的成长
公管学院一直将立德树人作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点,而三下乡实践活动恰恰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的优质平台,成为学生成长的第二课堂。在十年的社会实践当中,公管学院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学生干部、学生党员,积累了许许多多帮助学生成长成才的宝贵经验。三下乡不是吃喝玩乐,而是需要培养吃苦耐劳、甘心奉献的精神,很多学生在参加实践活动的初期没有进入状态,十年来,身为指导老师的王丽娟此时就会开导学生,帮助学生走出舒适区,使他们学会在艰苦的环境中接受磨砺。
不仅如此,让老师们更加欣慰的是,同学们还会利用暑期实践的机遇,联系自身专业所学,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2011年,实践团在贵州西江苗寨进行支教调研的同时,还立项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该团队的《旅游业发展背景下民族社区环境保护的组织机制创新》一文在作为团队指导老师的罗章教授指导下,获得了第十二届“挑战杯”西安世园会专项赛全国特等奖;2015年暑期团中央赴陕西大荔教育关爱服务团在2016“阿克苏诺贝尔中国大学生社会公益奖”获铜奖;2017年赴“安徽歙县教育关爱服务团”由马铭阳、张金梦、寇桂涛撰写《党员有党性,千亩种荒山》成功收录到《“千校千项”》,2018暑期“实地聚焦一带一路,献计献策乡村振兴”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入围团中央“丝路新世界·青春中国梦”全国专项以及重庆市暑期“三下乡”重点项目、重庆大学重点项目,“互联网+时代 95后的我与新农村共成长”在重庆大学2018年“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荣获银奖等。学院14级本科生马铭阳、魏鑫三次参与这个项目,12级本科生陈舒灵、14级本科生董金昊、谢震江、刘妍艺,15级本科生王宸昊、张金梦,16级本科生周子腾、余梦笛、廖露琪、罗阳、谢睿等同学两次参与,现任公管学院15级辅导员包晗也曾在其就读本科、硕士阶段先后两次参与该项目,现任航空航天学院17、18级辅导员陈勇凡以及汽车工程学院18级辅导员李为也曾参与该项目......
公管学院的三下乡走过了第十个年头,十年中所发生的一切也都见证着公管人的成长,一届届的学生学成毕业,老师们又将带领着新的同学们开始新的征程,而这也正是学生实践团的真正意义所在。
坐在同一条板凳上,才缩短了心与心的距离;住在农家的炕头上,收获的才不只是建议。十年间,公管人的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实践团队一次又一次的出发,送去了温暖与希望,收获了成长与感动。对于心中充满理想与关怀的人来说,一切现实的尽头都是美好,只不过在这过程当中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付出与努力。回顾过去也不是为了怀恋,而是为了感悟之后的再度出发。未来的路还很长,我们要抱以更加坚定的信念和勇气,致敬下一个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