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8日下午3点,由本科生一支部书记、学办主任王丽娟同志带领的学院“双城助力实践行”三下乡实践团,走进德阳市特殊教育学校,聚焦成渝双城经济圈公共服务建设,通过实地考察与师生、家长座谈相结合的形式,深入调研特殊教育发展现状及民生保障实践成效。实践团由学院本科生一、四支部入党积极分子、党员组成。

作为区域特殊教育标杆,德阳市特殊教育学校秉持“教康结合,育残成才”理念,构建了覆盖学前至职业教育的培养体系。实践团成员实地调研了现代化校园设施,重点了解了创新实施的“向阳教育”培养方案——通过烘焙、烹饪等职教课程与义务教育深度融合,为特殊学生铺设职业发展通道。校方分享的学生凭借专业技能实现本地稳定就业的案例,让同学们深刻感受到特殊教育的民生温度。

实践团特别组织了一场师生、家长座谈会,深入聆听特殊儿童家庭心声与现实诉求,系统梳理家校共育面临的主要挑战与实践成效。会后,成员们将2000元爱心捐款递到孩子们手中,用掌心的温度传递社会关怀,勉励他们带着勇气奔向未来。

此次调研将思政课堂延伸到服务特殊群体的最前沿。本科生一支部入党积极分子梁家辉在交流中动情表示:“孩子们努力绽放的生命姿态,正是‘大思政课’最鲜活的教材。成渝双城协同发展不仅需要经济数据增长,更需要筑牢这样的民生基座。”本科生一支部党员刘志兰也深有感触:“区域协同发展的温暖刻度,正印在每个特殊孩子掌握技能时的笑脸上。作为公管学子,我们要将感动转化为行动力,用专业调研推动政策完善,助力资源整合。”

通过解剖特殊教育这一民生窗口,实践团不仅积累了宝贵的一线资料,更在青年学子心中播下了服务社会、推动教育公平的种子。团队将以此次调研为起点,系统梳理实践成果,助力唱好成渝教育协作的“双城记”。